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旅游业结合PPP模式 景观亮化发展如 “雨后春笋”

2017-07-15 11:38:04 中国之光网 点击量:33838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雨后春笋”、“势如破竹”,可谓是旅游PPP近段时间的真实写照。近两年来,政府各部门相继出台文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领域。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逐渐渗入文化旅游领域,成为旅游产业业内新宠,开拓了文化旅游项目投融资新模式。
 

 
  远的不说,单就近几个月来说,国家相关部门就发布了不少PPP政策。3月,交通部联合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等六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号),指出积极探索采取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鼓励整合旅游和土地资源,实现沿线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开发一体化发展;5月,农业部下发通知表明要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利用PPP模式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旅游PPP的发展再次迎来一波利好;而在几天前,发改委联合多个部门又印发关于《“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7〕245号的通知,鼓励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推广PPP模式,对没有回报率或回报率极低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发改委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
 
  旅游业为何青睐PPP模式?
 
  1、旅游业的实际情况是内源资金有限,融资渠道单一,一般依靠国家专项基金、政府投资、企业贷款,传统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旅游智慧化建设与旅游产品结构转型的巨额融资需求。融资瓶颈问题阻碍了旅游企业规模扩张及全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旅游开发成为许多利益集团的战略性投资,欲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势头中分得一杯羹。若对该类巨大的社会资本加以引导利用,或将成为扩充旅游融资渠道,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社会资本对旅游项目投资却受到诸多条件限制,PPP模式将为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铺垫道路。
 
  3、旅游业具有的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双重性质,具备借力PPP模式的天然基因。绝大部分景区社会公共资源的属性决定了本身的公益性,公益性决定了景区发展需要政府主导,而旅游产业要运营发展,必要求有盈利的一面,运营由企业主要负责顺理成章。
 
  旅游PPP已经不是只喊口号,不落地的噱头,目前,旅游PPP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诞生。成功案例有陕西省铜川市与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的铜川照金红色旅游景区,成为该模式成功样本;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运作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以的“曲江-PPP模式”进行大明宫项目开发建设,保障了这一大型民生工程的顺利开发;宁波文化广场由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出资与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成为宁波有史以来大的文化综合功能区项目……
 

 
  此外,仅今年5月份,就有投资21.5亿元的《高邮市清水潭生态旅游度假区PPP项目》、投资3.2亿元的《扎赉诺尔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及公共产品建设PPP项目》、投资13.16亿元的《芦溪沅绿色旅游公路PPP项目》等先后签约。
 
  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和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期望越来越高,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旅游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再加之各级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的限制,为旅游PPP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且潜力巨大。
 
  有专家将PPP旅游投资项目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旅游交通设施,如索道、区间车等;其次是旅游基础设施,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中转枢纽;后一类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如智慧旅游建设。目前旅游PPP项目主要集中在主题公园、特色小镇和索道建设。
 
  实际上,无论是何种旅游项目,要发展得又快又好,其一大重点策略便是注重灯光旅游、夜游经济。对于城市来说,的景色到了晚上,透过当地政府落实景观照明/亮化工程专案,可延续美丽景色风貌。即便是没有坐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也可以通过城市景观亮化建设和灯光科技造景,实现夜间灯光旅游新“玩法”,赋予城市鲜明个性和优美夜间形象,丰富旅游业态,提高城市吸引力。
 
  也就是说,发展夜游经济,其基础是发展城市景观亮化工程。随着地方政府逐步认识到城市景观照明在经贸、文旅、民生三方面对城市的巨大贡献,及对城市综合形象的巨大提升作用后,开始加大了城市公共照明、景观照明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上的政策和投资力度。因此,景观亮化照明市场空间之大变得难以估量,多重因素将合力促进景观亮化照明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特别是在G20峰会杭州靓丽夜景的示范效应显现后,仅仅半年时间内全国各地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和改造提升就呈现全面开花之态,单笔合同金额在一千万至三个亿不等。
 
  不过,由于PPP模式下的项目普遍参与方众多、运营较为复杂、运营风险具有多样性,不是任何企业都适合进入PPP领域。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