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一带一路”金色大道上 中国智能交通“四缺一无”

2017-05-27 13:31:26 中国桥梁网 作者: ITS114 点击量:38642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任何一个地方,小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国家,富裕和繁荣都离不开便捷的交通。交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愿景的基础支撑、重要保障,扮演着“先行官”的重要角色。
 
“一带一路”金色大道上 中国智能交通“四缺一无”
 
  整体而言,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在市场是“四缺一无”状况。缺专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人才;缺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缺被认知的品牌;缺通用的标准;在智能交通市场上无“声音”。
 
  在国内市场处于膨胀,市场格局不断变化的阶段,绝大部分国内企业将注意力都放在国内,但仍有一些企业在关注海外市场。
 
  在国外智能交通市场的产业链角色中,中国企业几乎全部都是产品供应商的角色,这也是进入国外市场成本低、快捷的方式。而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往往要求企业对当地的系统建设需求、背景、文化等内容有深入理解,开拓市场的企业需要不同的资源配备、管理制度等,市场培育期会比较长。
 
  2014年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Intertraffic的中国企业共有52家,52家企业均为产品生产商。其中智能停车、交通视频等智能交通企业不超过10家,其余企业均为道钉、防眩板、反光膜等交通安全设施生产厂家。
 
  从产品技术水平来看,用在国外的产品基本与国内产品同步,并没有制定由低级技术水平产品逐步过渡到技术水平产品,以此来保持技术性、保持稳定较高产品利润空间的市场销售策略。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企业市场进入的这些国家本身经济水平并不发达,经济能力并不能支持持续的产品更新换代建设;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市场进入,还远达不到实施这一策略的市场影响力;第三,相对华为、中兴这些国内大型企业而言,智能交通企业的发展规模还比较小,产品线较短,不足以支撑多个产品线共同运营的需求;第四,技术产品同步,也降低了企业备品备件,不同产品线人力投入等方面的成本。
 
  1、市场发展的优势
 
  与欧美国家智能交通企业相比,虽然欧美发展智能交通早于我国,但从国家发展历程、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交通基础设施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交通安全交通文明环境,以及对这种环境下的交通理解等方面看,中国可以给东南亚、非洲、东欧等经济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交通发展经验。实际上,这些不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智能交通发展模式也比较感兴趣,愿意来中国参加学习、考察和交流。通过企业,也在复制中国的智能交通建设模式。
 
  与欧美国家相比,成本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对于目前中国智能交通企业主要海外市唱—经济不发达国家来说吸引力很大。面对非洲、东南亚等风沙强烈、机器设备常年处于高温工作状态环境下,在设备选型、技术处理等方面需要做不同与欧美国家、中国本地使用产品的研发工作。另外,在面临用户多变需求下,特别是智能停车的个性化需求下,市场进入需要做大量的定制研发工作。这些研发和人员投入的成本差异,中国要大大低于欧美国家。
 
  欧美国家的产品一般都是经过多年发展,比较成熟,在面临设备改型、定制开发需求下,他们往往不希望进行二次开发,这也给中国企业的市场进入来带机会。
 
  欧美国家电子警察的功能较为单一,多为闯红灯抓拍、超速抓拍,中国的电子警察产品相对来说功能多,比较完善,也更能满足不发达国家各种交通违章的抓拍问题。Tranbbs.com
 
  另外,中外两国国家层面的友好、交流以及援建项目的实施也为中国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创造良好环境,在非洲国家市场中这种利好比较明显。中国交通技术网
 
  2、市场发展的劣势
 
  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很多年前都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他们对欧美电子技术水平的理解、认知较早,为数不多的智能交通标准规范也多为照搬欧美国家,欧美国家的产品有先入为主的优势。这就需要国内企业在开拓市场的前期对客户做大量的讲解、引导等培育性工作。
 
  欧美国家产品市场进入时间相对较长,在对市场的培育、客户的引导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客户很多时候理解的产品就是他们设计思路的产品。
 
  电子警察海外市场主要是欧洲的一些公司比较活跃,德国、荷兰、英国等,他们有很长发展的历史,部分品牌有已经做了五、六十年,他们的在雷达超速方面做得很早,技术成熟、产品技术优势比较明显。
 
  对于智能停车这类面向经济较为发达国家市场,用户的细分行业,中外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品牌和口碑上,相对而言产品质量不是竞争重点。早期在海外市场销售的中国产品(泛指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低劣,市场形象受到严重影响,为后来企业拓展市场带来“天生的”致命影响。
 
  中国企业对当地的管理机制了解不够,而在搭建智能交通系统时,涉及到资源建设、资源共享等工作时,需要非常熟悉当地的交通管理机制和架构。
 
  国外同样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优先考虑本地的产品、设备。英语是中外企业业务沟通的主要语言,但是当地的工作人员并非都英语口语熟练,需要翻译,给业务交流带来困难。
 
  3、市场发展的机会
 
  中外两国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对外援建项目,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非洲地区援建项目多。交通基础设施援建项目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智能交通,特别是城际智能交通市场进入的空间。中国交通技术网
 
  近些年,国内大型企业实力逐渐增强,华为、中兴以及其他大型央企积极拓展国外业务,在*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在承接海外综合业务中会有遇到包含智能交通内容的项目,这也为国内智能交通企业走出提供了机会。
 
  与中国早些年经济水平、交通环境相似的不发达国家相对更愿意参考中国的交通发展经验,中国的交通发展模式和理念也更适合这些国家复制。这为中国企业敲开海外市场的门提供了前提条件。
 
  亚洲、非洲有很多国家的交通流特性及拥堵趋势与中国类似,有大量的非机动车,具有混合交通流特性,道路建设规模也类似,并且交通拥堵的趋势也是日渐明显,需要借鉴我国的智能交通建设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背景下,智能交通企业也将迎来海外市场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系统集成企业,以往借船出海,借中兴、华为的大船开拓海外市场,现在也可以借国家的大船开拓海外市场,就好像当年很多智能交通外资企业借贷款项目进入中国市场一样。
 
  4、市场发展的威胁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做智能交通项目,产品设备的质保期会根据项目合同利润空间1~3年不等,但为了降低成本,并考虑当地的技术工作人员水平,设备产品的运输往往在国内组装成整机,在项目所在地直接拆封安装使用。项目完成后,一般需要留下比较多的备品备件以供后期维护维修使用,如果在本地解决不了出现的问题,要将设备拆卸邮寄回国进行修理,再返回安装,从而造成成本过大。
 
  开拓海外市场,人才的短缺是困扰企业的重要问题。近几年国内智能交通市场快速发展,整个行业集体性感觉到人才缺乏,常年招聘,人才缺口大,需求多。对于海外市场人才,既要求懂外语又要对智能交通有了解,还能能做一些脏活累活。人才缺乏更加严重。
 
  海外项目的回款情况各异,主要还是看市场进入的模式和项目的选择。有部分项目回款良好,但也有项目滞后比较严重。
 
  对于通过当地政府及相关人脉运作的市场和项目,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政府的换届选举会导致一些项目被叫停。
 
  原标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智能交通海外市场SWOT分析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