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视点跟踪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存在误区不容忽视

2016-12-06 17:37:37 方案秀 点击量:29027
  【中国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智慧化、一体化运行的思路,但随后发现这是地球发展的长远趋势,是一个长远规划,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于是又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将对象缩小到一个城市,具有了可操作性,吸引了很多国家的注意,也拉开了智慧城市创建的序幕。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存在误区不容忽视
  
  2011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智慧城市规划编制”,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八部委提出“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这些国家机构的号召下,地方城市激情高昂,纷纷投身到智慧城市创建之中。但是,一些参与创建的城市要么茫然不知路在何方,要么埋头拼命建设,前者至多就是节奏慢了,后者问题则较严重,出现大量返工现象,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资源。
  
  一、常见误区
  
  1.速成论。
  
  速成论者认为智慧城市创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就设置大量的项目,希望通过完成这些项目快速建成智慧城市。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的智慧城市评价标准,相关的技术和运营模式还不成熟,对数据的使用和安全管理还没有研究充分,如果贸然采用大范围快速完成的做法,容易产生方向性偏差和数据安全的问题。而且,由于面广量大,如果项目建成后发现问题再改正,就会产生重复投资、技术难以整合和关系难以协调的问题。
  
  2.论。
  
  论者认为智慧城市是高大上的工作,是一种理想状态,必须研究透了,形成了非常详细的顶层设计,才能开始创建。由于着眼于比较的远景规划,过分注重顶层设计,迟迟不能形成建设方案,影响了创建工作开展。既然智慧城市技术和运营模式还不成熟,就需要不断探索,寻找科学合理的道路,通过初步试点规划形成的项目实践,不断修正规划的科学性,使创建工作逐渐走向正确的道路。同时,智慧城市创建需要大量资金,初期应充分研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利用资金。
  
  3.无关论。
  
  无关论者认为智慧城市创建与本部门的工作无关,本部门的工作已经做的很好,很智慧了,不需要参与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智慧城市是复杂的运行系统,涉及到各行业、各部门,很多部门或个体需要你的数据,同时你借助于其他部门的数据,才可以使工作和决策更科学,所以数据交换和共享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各部门都有职责及时提供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4.外包论。
  
  外包论者认为找一个好的技术支撑单位就可以把智慧城市建成了,他们寻找国内外做得好的某家公司,与该公司签订20年或更长期的合作协议,将所有项目交给该公司规划和建设。这种做法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智慧城市创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民生服务,企业的着眼点是自己利润大化,容易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大量与城市正常运行相关的核心数据一旦泄露将产生重大安全问题;三是单独一个公司的各方面能力都有限,完全依赖容易造成技术壁垒、技术狭隘和违法行为。
  
  二、创建建议
  

  在*都没有弄清楚智慧城市的本质之前,我们在思想和行动上不能急躁,放慢脚步,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制定政策,引导发展方向。
  
  虽然我们未看到智慧城市的庐山面目,但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针对地方玲琅满目的发展态势,国家主管部门应在宏观上做好顶层设计,引导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在微观上制定技术和经济政策,鼓励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在大数据时代来临时,如何有效利用获得的大数据,如何开发各行业大数据的集成价值和延伸价值,如何利用大数据为决策和规划提供支撑,以及如何保证数据安全等,都是需要着手攻关的重要方向。另外,智慧城市建设涉及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创建工作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应制定规范性文件,规范项目的实施程序。
  
  (2)统筹组织,开发共性内容。
  
  共性内容包括技术本身以及相关的标准两个方面,应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开发。在技术方面,千万种智慧城市技术中,有很多共性内容,如果每个城市都单独进行开发,那么从整个国家来讲,将产生万亿元资金重复浪费,而且地方城市单独开发容易产生五花八门不符合标准的技术,结果还是要重复投资建设。在标准方面,国家主管部门应牵头研究制定技术标准,为地方创建提供依据,避免无序建设造成将来数据整合难的问题,同时大多数地方城市也没有实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标准制定应与前期试点创建相结合,将做法成熟、可推广的技术和运营模式制定成标准。
  
  (3)立足实际,反映城市特色。
  
  地方城市应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仔细梳理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以及城市信息化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摸清本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优势条件,既考虑城镇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又要结合地方富有特色的内容,从区域、国家乃至的视角进行功能定位,量体裁衣,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战略规划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一方面突破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突出城市的特色。
  
  (4)改革机制,合理利用资源。
  
  智慧城市建设在体制机制方面有两个问题必须解决,一个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公共财政投资是重要途径之一,但还远远不够;另一个是各行业数据封闭,信息孤岛较多。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破冰行动涉及两条技术路线,一是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研究探索政府主导行为中可以向市场放开的部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管理和运营,研究推广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融资和运营模式;二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大限度地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促进各部门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积极探索政府信息资源社会化利用的方式和机制,培育信息资源市场,鼓励信息资源合理化开发利用。当然,对涉及城市运行的核心数据的管理,在引入第三方社会资本建设的同时,不能失去政府的主导作用。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