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智慧城市 > 正文

智慧城市如火如荼 建设要点与发展关键分析

2016-09-13 16:02:34 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点击量:44623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了银川市人大提请的《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智慧城市建设制度化、法律化,这是全国首部关于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而在近期在日内瓦召开的各主要标准机构会议上,讨论改进并加快各组织机构的标准化工作,以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各机构承诺,将合作制定一份在标准化方面协调一致的包容性文件,并提交给下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


智慧城市如火如荼 建设要点与发展关键分析
  
  智慧城市的概念被提出以来,随着各项技术与各国实施成果的显现备受关注,许多国家将智慧城市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之一,各类行业峰会和政府会议也以智慧城市为热门话题。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在火热展开中,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下,地方政府越来越注重引进社会资本,采用联合运营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企业开始采取抱团的方式投资智慧城市,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市场人士预计,2016年智慧城市将迎来爆发期,从2016年开始,每年可撬动千亿到万亿的市场规模。
  
  从智慧城市感知层面来讲,城市中所有基于传感系统而构建的信息设备都将实时监测整座城市的运行状态。而传感系统回传到大数据监管智慧中心的信息,就是感知层所发挥的价值。感知层处于智慧城市的基础部分,好比金字塔的底部,是整个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石。只有通过感知层所采集的视频图像、温湿度,甚至是水质变化等城市运行状况的信息,才能使得互联层及应用层作出快,准确的智能反应。而互联层及应用层更像是金字塔的顶端部分,是智慧城市的大脑。通过一系列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再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平台或者手段解决相应的问题。这就构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而整体的智慧城市就是通过大量的且不间断感知层到互联层再到应用层整个过程而构造的。
  
  由此,智慧城市的构建可以理解为互联共通,物物相系的过程。从城市交通中道路拥堵的监测及疏导到城市安全中智能视频快速的疑犯人脸识别;从城市生活中便捷惠利的日常生活到电子政务中政府工作效率提高以及无纸办公。这些无不使得城市逐步的走向智慧化,数字化,物联化。而智慧城市重要的价值体现就在服务于“人”的本质。无论是交通、环保、民生、政务或生活等都是围绕“人”在建立一个佳的城市生态系统。
  
  未来构建智慧城市把握五个关键点
  
  智慧城市作为当前城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致力重点,是让城市更宜居更美好更惠民更利民的关键之举,必须紧扣惠民利民的核心所在,给群众带来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务实为民导向。一方面要突出宏观导向,就是一个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其理念、原则、方法和重点任务等,都必须把群众的需求放在位,做到以人为本、为民谋利;另一方面要突出微观导向,就是善于区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从急迫、现实的事情抓起,让所做的工作*,既解得了“近渴”,也服务于“远需”。
  
  发挥管理平台功能。应该说,数字化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着力点所在。建设什么样的数字化平台,在所有的城市几乎大同小异,关键在于既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为此,应当把数字化平台作为枢纽,突出“快”、“畅”、“实”,紧盯城市部件管理和事件管理两个重点,构建从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处置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良性流程,确保时间消除各种“脏乱差”现象,让大家看到智慧城市的实际成效。
  
  完善综合数据系统。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只有底数清楚、层次分明,才能便于管理、优化服务。构建智慧城市,当前一个急迫的任务应是建立完善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管理与监控服务,加快市政公用设施智慧化改造,构建城市虚拟仿真系统,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城下管网信息化管理与运行智能化,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拓展民生服务应用。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机遇条件,智慧城市建设既要注重解决城市面上的各种问题,也要融入到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成为城市肌体的润滑剂和服务器。所以,应立足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的融合贯通,进一步拓展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社区等多领域的应用,打造更多为民便民利民的信息化品牌,让“城市的智慧”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城市活动的主体是人,服务的对象是人。如果没有群众的参与,智慧城市就难言智慧。构建智慧城市,必须把人的因素大程度调动起来,让人人参与城市管理,成为城市的主人翁,共同营造美好的智慧家园。比如,让群众参与的“随手拍”奖励制度,就是非常好的参与渠道和方法,应当进一步加以完善、推而广之,形成常态化的参与机制。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