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城市在线 > 正文

RFID电子车牌成城市未来建设重点 将有何变化?

2015-08-19 09:59:05 车聚网 点击量:11959
  【中国安防展览网 城市在线】近日,重庆市启动基于RFID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项目,这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批国家信息化试点项目之一,也是全国一个在省级区域大规模应用的信息化项目,届时重庆将成个*RFID电子车牌(汽车电子标识)的城市,这是国内车联网应用典范。
  
  系统采用源UHF技术,利用陶瓷标签进行车辆管理,建设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实现城市级车辆信息的统一管理及应用,届时重庆市300多万辆汽车将全部安装电子标签,为近50个车管所建立电子标签发行系统,建立采集点近300个,覆盖主城区和郊县公路,延伸高速公路、车检线、停车场应用。也就是说将实现车辆自动监控和管理,准确率达99.95%,可实现交通流量智能化监测,缓解交通拥堵;实现机动车年检远程查验,提高车辆年检效率。为治安防控、打击破案提供技术支持,协助破获涉车案件。
  
  贵阳市也在近日结束的“汽标委基础分标委标准审查会”上,介绍了《机动车电子标识通用技术条件》这一法规起草情况,根据公安部无锡交通科学管理研究孙副所长的介绍,目前该法规已经进入了标准送审讨论阶段,初步的计划是2016年开始扩大试点范围,从无锡、深圳这些试点城市扩展到京津冀区域,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各项技术细节的完善,终实现在全国的推广。
  
  本次的进展有一些新的变化和新问题,浅谈如下:
  
  一、谁来贴付电子车牌?
  
  这个电子车牌类似一张带有背胶的卡片,使用者需要将背面离型纸移除后,将标签贴到前挡风玻璃*的位置。
  
  此前讨论的方向是由车管所来做这个贴付,不过这种流程不符合公安部目前正在推行的“互联网 ”的便民服务方向,那样的话,会强制车主将车辆开到*的地点来增加电子标签,因此会增加额外的人力物力成本。
  
  因此,未来的贴付手段可能是双管齐下,即新车由整车厂贴好后出厂;旧车由车管所协助贴付,晚也是在车辆年检时强制贴付。
  
  二、成本如何分摊?
  
  推动“电子车牌”是公安部从城市管理、车辆管理的高度做的统筹规划,这样的要求产生的额外费用,例如“电子车牌”的成本,不应由车主来承担。这就意味着政府将可能给旧车免费赠送“电子车牌“,而汽车厂家将承担新车上的“电子车牌”成本。
  
  粗略估算,假设一套“电子车牌”成本20元。按照公安部7月23日发布的截止今年6月的机动车保有量2.71亿来计算,完成所有旧机动车的新增“电子车牌”工作,至少需要50亿元人民币的材料成本。而按照每年新车销量2500万来计算,车企总计每年要多支出5亿元。
  
  50亿元的财政支出到底由那个部门承担?挡风玻璃上增加“电子车牌”而带来的额外设计费用会由多少?这些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三、将如何推广?
  
  从新的消息可以看到,推动“电子车牌”不但有助于征收拥堵费来协助解决大中型城市“交通拥堵”,还与“京津冀一体化”联系了起来,从交通管理的角度来支持国家的战略的实施。一旦“电子车牌”在京津冀推广成功,全国铺开将指日可待。
  
  四、是否取代ETC?
  
  在“电子车牌”开展进一步路试的同时,专门用于收取高速通行费的ETC也在紧锣密鼓的加速布局。
  
  据报道,交通运输部7月28日召开全国ETC联网第二批入网视频会商会议,吉林、重庆、四川、云南正式并入全国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区域。至此,共有22个省份高速公路ETC联网开通,覆盖高速公路总里程近80%,为全国近2000万用户带来更多便利,预计今年底将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
  
  一边是公安部在推动一卡多用的“电子车牌”,一边是交通运输部加速ETC全国联网。三年后,一旦“电子车牌”普及,谁还需要只能完成高速通行缴费的ETC?届时ETC的所有硬件投入将可能几无价值,这样的局面如何去协调?
  
  五、如何保证数据安全?
  
  近,黑客利用车联网漏洞攻击克莱斯勒的车辆,导致140万辆车召回。类似的,电子标签的数据读取,是由阅读器发射无线射频来触发,也就是说,只要阅读器的发射频率相同,应答器即标签就会做出相同反应,并传输相同数据,这就会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未来如果黑客们盯上了“电子车牌”,并通过黑客手段拦截或盗取车辆信息,那将带来多大的数据安全问题?假想一下,不法分子使用无人机搭载克隆的阅读器对高速公路上每一台车进行数据读取,再将这些数据卖给分析“大数据”的商家,那带来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将如何防范与解决?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