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安防行业内为何对产品认证敬而远之?

2010-04-29 11:28:50 华媒网 点击量:2880
        对于产品的国内认证来说,行业内对认证的态度各异,一些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根本就不去认证,一些企业以部分认证代替全部认证,甚至一些企业用假证欺骗客户。对于行业“证冷淡”现象,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解析。

        难以负担的认证成本

        “我们现在每年花费在认证上的资金就有三十几万元。如果一个企业产品线较长,有几十款产品,那样仅认证一项的支出就可能高达百万元,这笔数额的资金对企业来说确实是不小的负担”。3月19日,深圳市安格视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策划部经理唐刚向记者吐露企业在认证方面的“苦水”。

        有企业给安防市场报-天安网记者算了笔账,有些产品检测费用高达数万元,比如报警类 产品的3C认证整个程序下来总共花费二三万元,而且,每年工厂的例行年审一项产品也需要六七千元。如此算下来,一个产品不管销路如何,刚一“出生”就要为“出生证”支付几万元的费用,这对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成本确实过高。

        况且,一般产品的认证有效期仅二三年,产品更新速度过快,甚至有效期未过,有的产品就已经被市场淘汰。付出的成本与收益不相等,这对以取得效益为目标的企业来说,实在是一个为难而且痛心的事情。

        曾在安防行业从业九年之久的建筑智能化专家张新房对此也持同样看法。他说,检测报告并不是强制性认证,只有在一些大型政府项目的验收中才需要。所以有部分企业并不愿意为了一部分的可能客户去做大面积的产品检测报告,这样的话对小型企业负担太重,它们宁愿放弃这部分市场也不去做检测或认证,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获证企业无明显竞争优势?

        相对于产品认证所花费的开支,获取认证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能获得优势也是企业冷淡面对甚至漠视认证的原因之一。

        安防行业目前存在着种种“乱证”行为,包括不认证,用假证以及部分采购“不验证”。对这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认证企业在竞争中没有优势徒增成本,也导致行业“证冷淡”特征明显。

        “现在的市场上,有证产品同无证产品差别不是很大,都是一样摆在一起销售。在去年的3C认证宣贯会上,认监委曾说要会同工商、质检部门联合对无证产品进行查处,但后来也没有看到多大的动作。”泉州时刻防盗电子有限公司杨春名谈到报警产品的销售监管现状感到非常无奈。

        由于的是一个部门,管理的却是另外一个部门,以至于对产品认证的事后追踪往往无疾而终。记者曾经与杨春名一起参加了2009年3月国家认监委、公安部监测中心等部门召开的3C认证工作的宣贯会。会议上,与会部门发表加强打击无证产品的承诺。一年后,杨春名认为此承认并没有兑现。更让他感觉焦虑的是,一些无证产品没有认证摆出来也就作罢,有些无证产品销售商却还购买假的3C认证标签,冒充产品已经通过强制认证欺骗消费者。

        更有甚者,在一些招投标过程中,某些安防工程中甲方(建设企业)出于种种或明或暗的目的,公然为没有通过认证的产品“放水”,这让那些通过认证的企业在竞标中黯然无语。

        重庆市新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梅义透露,有一次项目招标中,他们向甲方一再提醒,甲方*的某产品没有通过认证,并且市场信誉很差,产品测试过程中显示的效果已经相当糟糕。结果甲方坚持使用,直到系统建成运营后,该无证产品导致系统不能运行下去,甲方才同意更换有证产品。

        须待改进的认证制度

        对于企业不能积极主动进行产品检测和认证的现象,企业方指出,现行的证书获取制度有待改进。他们对产品检测类别之间的相互不承认,以及不考虑产品的实际情况,对“一刀切”进行认证的情况颇有微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深圳摄像机生产企业负责人向安防市场报-天安网表示了他的无奈,现在产品的检测有多家机构来进行,而企业获得的检测和生产登记批准书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认可度,有的地区不认可,有的地区认可。而那些不认可的地区,企业为了进入当地市场,不得不再次花钱申请批准书,这些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现在认证制度由于过于“一刀切”,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对一些新产品进行认证。这一点表现认证制度不能给予认证产品一定周期的市场反馈过程。

        一家欧资企业市场人员说,产品认证是否*,取决于相应的市场环境。为了防范风险和不必要的麻烦,通常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市场需要,被要求一定要进行的型式检验和生产等级批准书,公司会去申办。但是,如果不是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的某些认证,他们会取决于产品的销售情况。因为如果一款产品都没有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就是申请了这种认证也会觉得浪费。

        泉州时刻的杨春名也认为认证机构应该给新品一个市场反馈时间。他说,一款新品出来,客户反应如何,市场能否接纳都是未知数,他们厂家心中也没有底,这样的情况,他建议认证部门能够给予一定的时间周期,待厂家确定新品的市场情况后再做认证。“一个新品出来,不知道销路如何,就花几万元认证,有的时候可能连认证成本都收不回来,产品就不生产了,这对企业来说实在是个很大损失。”杨春名说。

        “证冷淡”时代的善恶之果

        唐刚向安防市场报-天安网记者介绍,深圳市安格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非常重视品牌建设的企业,而产品的认证是其品牌建设的重要体现。安格视坚持严格的产品认证,首先基于他们企业要打出品牌走出去的长远目标,其次利于品牌的延续性,让那些不做认证的企业在市场面前稍纵即逝,另外,他还认为产品认证后,对消费者来说是个质量保障,相信通过国家检测认证的产品,质量上会有保证。

        行业认证冷漠的情况,为行业的发展带了不少的负面影响,不仅迟缓了行业品牌竞争力的提高,导致行业产品质量的徘徊,更为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

        张新房说认证的不规范导致行业内缺乏共同遵守的规矩,二是企业能节省费用就节省费用,造成市场混乱,终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导致山寨产品横行。

        来自认证部门的声音:防止终端消费的监管缺失

        为什么没有认证的产品能在安防市场上畅行无阻?是什么原因让企业漠视产品认证?我们需要怎样的市场监管机制?我们靠什么来触发安防企业的认证热情?……就这一些列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刘剑锋说:“从强制性产品认证来看,至去年为止,企业每年进行产品认证的增幅还是比较大的。从总体情况来看,强制性认证这一块,情况趋势发展还不错。去年,国家认监委发布了安防产品强制认证新版实施规则公告后,很多企业还是进行了积极的换证。当然,未按规定进行产品认证的企业肯定存在。这其中,有企业认识不足的原因,也有一些综合因素。”

        认证成本是不是企业逃避认证的首要原因?对此,刘剑锋分析,在产品认证的收费方面,国家是有明确规定的,去年,考虑到金融危机对安防企业带来的影响,为给企业减负,国家发改委下文,降低了一些产品认证收费标准。“我们都认真执行了新的标准,该减的都给企业减下来了。”他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对认证的成本各有看法,品牌企业能够接受,但规模小些的企业嫌高。“企业永远希望认证成本越低越好,这可以理解。”他说,产品认证确实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但作为一个寻求长远发展的企业而言,要把产品认证纳入必要成本。

        此前,安防市场报-天安网记者曾听有企业抱怨说,现在的安防产品更新换代升级很快,有时候,一个新品开模生产出来后,要取得正式的认证证书,有很多手续要办理,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那么就极有可能,当认证证书下来的时候,这款产品可能早已经过了旺盛的销售期甚至已经停产了。出现这种情况,对这款产品进行认证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刘剑锋说,在我国,对于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广东等沿海一带的企业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矛盾。在这方面,我国安防企业有必要借鉴一些国外企业的认证模式。比如,国外一些大企业在产品认证上有一套规范的程序,他们往往在产品研发的时候,就把产品认证环节提前介入,因为将认证的时间提前,这样就不会因为认证周期影响产品销售。而在我国,很多企业在产品生产线是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希望通过仅仅几天的技术研发就开发出一款新品,通过几个月的销售旺季获利,发现有人跟风后就停产再改生产其他产品,这样的话,企业确实没有对产品进行认证的时间差。在这方面,去年国内有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安防企业已经提出建议,比如,改进认证模式、简化认证程序、对部分诚信度高的行业产品进行适当“提前放行”、在产品设计阶段提前介入认证,等等。这些建议,在当前立马采纳还有一定的矛盾,但在认证模式、认证方法的改革上确实应该引起重视。“我们也正在做周密的调研,尽量为安防企业提供方便,在保证安防产品质量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安防企业积极创新。”

        刘剑锋坦言,在自愿认证方面,我国安防企业在这方面的主动性还不强,主动对产品进行认证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大多企业认为,只要管理部门没有规定必须进行认证,企业就不必花这个精力和成本去做这件事,企业的自愿认证意识还有待于提高。他说:“这和企业的质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关。”

        行业人士都清楚,我国当前的安防市场上,没有合法认证证书的安防产品并不鲜见,那么,到底哪些部门可以对此类违规产品进行监管呢?

        刘剑锋说,对于安防产品认证的监管方面,我国有多个部门都有权限。在安防产品的质量方面,是国家质检系统部门来进行管理。国家和各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如果发现生产厂家的安防产品没有按规定进行强制性认证,会对相关厂家进行处罚。刘剑锋向记者举例说,在出口方面,如果产品列入国家强制认证目录而没有进行认证,那在产品出口的时候,海关是不能放行的。同时,在市场流通这一块,工商部门也有权对在认证方面违规产品的销售行为进行查处。对公安技防部门来说,如果在其监管的安防工程中发现使用了未按规定进行强制认证的产品,也会按照相关安防工程技术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作为国家认证部门,我们认证中心如果发现企业违规使用强制性认证标志,我们会依法撤销其认证证书。”

        在多个部门的监管之下,为何一些未按规定进行认证的产品依然畅通无阻呢?

        刘剑锋说,这确实暴露出我国安防产品认证监管力度的不足。但是他说,任何一个产品,在质量保障方面,不能单纯依靠部门监管。在国外,终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监督非常重视,他们发现某个产品没有相关认证,就不会购买和使用。而在我国,安防工程商如果不是出于工程验收的必需,他们有可能根本不看重产品是否经过认证,而普通消费者更是连基本的产品认证知识也不懂,这样,等于产品认证在消费监督这一块就呈空白状态,而用户的质量监督,正是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如何普及产品认证知识、法规,如何提升终端监督意识,是我国安防产品市场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