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2018年AI成败将见分晓 中国优势*

2017-12-13 16:16:09 环球网 点击量:30806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IT必须考虑未来这战略科技趋势,否则将面临节节败退的风险。”近期,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了2018年战略科技发展趋势,Gartner副总裁兼院士级分析师David Cearley对此表示。
 
  对于战略科技发展趋势的定义,Gartner认为是具有巨大颠覆性潜力、脱离初期阶段且影响范围和用途正不断扩大的战略科技发展趋势;并将在未来五年内迅速增长、高度波动、预计达到临界点。Gartner公布的新战略科技发展趋势为人工智能基础、智能应用与分析、智能硬件、数字化再现系统、云计算、会话式平台、沉浸式体验、区块链、事件驱动和持续自适应风险和信任。
 
  日前,Gartner公司高管合伙人龚培元说,趋势涵盖三个层面:首先,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将如何渗透至几乎所有领域,并代表着未来五年内技术提供商的一个主战场。其次,集中在混合数字与物理世界,以打造一个沉浸式、数字增强型环境。后,是信息世界的壁垒,是指利用不断扩大的人员与设备、内容、服务之间的连接,实现数字化业务成果。重点在于怎么突破公司发展的瓶颈和之间的壁垒。
 
  战略趋势的评判依据
 
  从Gartner提供的资料中得出,该预测的评判标准来源于近两年来Gartner平台本身的咨询信息分析和自主发起的关于AI、数字化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展开的调查结果,另外,还参照了行业内的其他机构和媒体的调查报告内容。
 
  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Gartner分析师共收到4,353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查询。这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23%。2017年4月5日至21日,Gartner研究小组对AI发展战略进行了在线调查。在83位受访者中,发现59%还在收集知识来开发他们的人工智能策略,25%正在试点人工智能解决方案,6%正在实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6%部署了AI解决方案。
 
  TechSci Research研究项目在2016年6月的报告中指出,2016年至2021年间,AI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5%。
 
  2018年AI成败将见分晓

  “但我要提醒企业高管,对AI要有一个现实的认识。对于企业来讲,要知道怎么去掌控AI,而不是开发,尤其是对于信息官(CIO)和熟悉技术官(CTO)来讲。”龚培元一再强调并解释道,AI在2018年不再遥不可及,不仅是企业才可以做的,每家公司都要考虑,这是重要的。
 
  Gartner预测显示,2020年30%的信息官会把AI作为前5个优先考虑投资的对象;30%新开发的项目都与AI有关。在龚培元看来,一个企业如果不提早布局AI产品,就很难估计该企业内的AI业务成本、人才需求和数据的充分性等。“还在观望的企业到2018年就不能再观望,尤其对于信息官和熟悉技术官来讲,越晚越被动。”他表示。
 
  然而,俗话说“大树底下难长草”,与互联网巨头相比,小企业或者初创企业如何自居甚至突围?
 
  “今天的巨头有他们自己的生态圈,后来者很难与其对抗。但他们不是什么都做、什么都成功。那么,初创企业就可以利用巨头的生态圈,找到新的需求点,按照自己的角度去做出一些新产品,建立新的客户群。达到一个共赢的结果。”龚培元给出建议。
 
  我们关心的丢工作和无人驾驶
 
  2018年,随着AI应用需求的门槛往越来越低,人们对于“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工作”的担心会更加严重。龚培元纠正道,“不是代替,AI是增强人能做的事情。如何结合AI,来增强人所能达到的业务结果,生产率或者公司内部的优化,这个很重要。”
 
  他用医疗的案例来说明:如果手机可以测心跳、血压等数据,医院的智能设备就可以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以便在患者进医院之前把病历整理出来,从而节省了人力、提升了效率,医务人员做更加有价值的事情。“很简单的道理,不想让自己有价值的人自然被取代。但若你想变得有价值,智能就会来帮你。”龚培元表示。
 
  “随着大数据芯片化的实现,无人驾驶会有更大、更广的突破。从技术层面讲,目前无人驾驶已经完全可以实现;但难点在于如何控制风险以及法律责任的问题。”他指出。
 
  提到网络安全,龚培元表示:“今天的安全问题重要的不在于安全漏洞,今天要考虑的是‘风险’跟‘信任度’。平台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改正来抵御风险,比如,当你知道攻击者的弱点了可以去建立诱饵,把黑客的攻击诱导到你设陷的地方,来避免攻击你的平台。但对于公司来讲,这需要持续性的防卫策略。”
 
  中国优势造就智能领域的突破
 
  龚培元指出,由于中国“人、物”量之大和投入之多远高国外,每个场景到中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
 
  他进一步解释,从基础来讲,中国的能力真的不输给国外,我们不要小看。中国一次创新能力可能没有国外好,可是中国二次创新比国外好,包括业务模式的创新。
 
  首先,中国“业务模式”就是一次创新,现在很多外国人来学中国的业务模式。其次,虽然技术上(一次创新)外国强,可是中国的二次创新速度快。再次,一次创新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比较干涩的,二次创新出来的很有商务运营效果。
 
  加上中国更容易拿到数据,就可以实现很多业务场景的突破。所以,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国的突破点值得期待。(原标题:Gartner:2018年智能市场成败见分晓 中国优势大)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