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可燃气体探测器的探测种类和产品特点分析!

2019年09月19日 14:46上海客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2634

  家庭烧火做饭离不开燃料,城市中没有柴草秸秆,而煤炭(包括蜂窝煤)、煤油也渐渐被淘汰,现代家庭生活已普遍使用价廉而清洁的燃气。
 
  许多人都使用过燃气,但未必了解燃气的相关知识,我就曾经把管道用燃气灶接在液化气罐上使用,看着黄黄的火焰和被熏黑的锅而大惑不解。近新换了一种工作,与燃气器具有关,就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感到有一些应是常识性的内容,也就现学现卖,整理并发表出来。
 
  一、*的分类:
 
  1. 煤制气:
 
  过去城市的管道气基本为煤制气,是一种人工燃气,主要成分为氢气(约40%--50%)和一氧化碳(约10%--20%)、甲烷,还有不可燃的二氧化碳和氮气等,燃烧速度快、火焰稳定。
 
  煤制气是把煤炭隔绝空气加热(干馏)或加入空气、水蒸汽燃烧而获得,把固体的煤炭变成了方便管道运输的气体,比直接燃烧煤炭要方便,但其中含有能危及生命的一氧化碳,还有较多的焦油、苯、萘等容易堵塞管道的物质。
 
  也有一些城市用重油裂解的方式制作人工燃气,一般称为油制气,品质比煤制气好,而且一氧化碳含量低,更安全,一般在远离煤矿而油运输方便的南方一些城市使用。
 
  2. 液化气:
 
  是液化石油气(LPG: Liquefied Petroleum Gas)的简称,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丁烯、丙烯等分子中有3到4个碳原子的烃类,常温下为气体,加压或冷却时变为液体,一般是放到罐或钢瓶中运输,虽也可管道运输,但因易于液化,只适于冬天温暖的南方城市管道使用。
 
  LPG主要是油田开采时的伴生气(油田气)或炼油厂、石油化工厂加工中的副产品(炼厂气),油田气分离后产生丙烷、丁烷等气体,可在低温、常压下储存和运输。炼厂气中一般含有少量残液,冬天时钢瓶中残液会更明显,这些实际上是分子中有5个以上的碳原子的烃类,常温下不易气化,但也是可燃物,而且还会溶解一些可燃气体,倾倒残液很危险。
 
  LPG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扩散开而容易积存在低洼处,且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事故率较高。
 
  3. 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含有一定量的乙烷,含硫等污染大气的物质少,燃烧后二氧化碳的含量也少,是的燃气。
 
  天然气主要是气田开采或石油伴生气,煤炭开采时的瓦斯气、沼气也属此类。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就是用管道运输天然气,沿线的很多城市都会逐渐用上这种气。天然气在常压下冷却到-162度则变为液态,称液化天然气(LNG: Liquefied Natural Gas),体积缩小到1/600,可用船或汽车来运输,沿海一些城市已建成LNG码头,主要是从国外进口LNG。
 
  也有的城市将液化气与空气混合使用,称为空混气或代天然气,特性类似天然气。
 
  了解了这些家庭常用的几种可燃气,在日常使用的时候能够针对性的去防范,通常用户在进行厨房安全隐患排除时都会去安装一个可燃气体探测器,或者是小区物业集体进行安装,以免日后产生不可逆转的危害。
 
  *报警器是一种小巧美观适合家庭使用的一种燃气安全防范产品,原理简单、安装方便。它是通过安装在报警器中的探测器来探测周围环境的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一旦探测到便会产生一组电信号,再经过电子线路处理转化成为光电信号,继而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或启动联动装置,从而达到报警和切断的作用。
 
  客欧的K730系类可燃气体探测器就是采用采集天然气的传感器,专门进行可燃气体探测,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可燃气体浓度过高。
 
  作为家庭型燃气探测器,安装以及整体设计必须要便捷精巧:
 
  >吸顶或壁挂带底座式安装
 
  >MCU控制,内置温度补偿
 
  >标配电池阀或机械手输出
 
  >宽电压直流12~24V供电
 
  工作参数也是根据家庭使用情况进行设置:
 
  工作电压:DC12~18V
 
  工作电流:静态≤102mA,报警≤170mA
 
  报警音量:≥70dB(1米处)
 
  工作温度:-10℃~55℃
 
  相对湿度:40%RH-70%RH
 
  报警浓度:8%LEL±3%LEL
 
  报警输出:常开/常闭
 
  外形尺寸:Ф105*34.77m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