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夏季来临 安防设备如何防雷?

2019年08月13日 11:18智慧城市网点击量:894

  7月下旬到8月上旬正值夏季雷暴多发季节,在近年的雷电灾害中,80%以上是内部设备包括电器、监控系统、探头等遭到损坏,一些高科技的电子设备,抗干扰的能力很弱,爱在雷雨天“受伤”,如有的住宅小区的监控探头、对讲系统等设施根本没有防雷装置,感应雷很容易乘虚而入,击毁系统。事实上,这些高科技的电子系统必须要有特殊防护,如安装电磁屏蔽装置和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及内部操作过电压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的过电压保护装置等。
 
  现代的安防监控产品均系微电子化产品,监控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这就使得监控系统设备极易遭受雷击/过电压破坏,其后果可能会使整个监控系统运行失灵,并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和安全方面的风险。监控整个系统分布广阔、线路较长、很容易遭受感应雷袭击损坏设备,所以,传输线路两端的设备,包括摄像头部分、分机房光端机部分、局域网远程访问等部分是雷电防护的重点部分,每部分功能设备都必须采取电源防雷、信号防雷、接地等措施,以策安全。 监控系统中安装防雷设备的常见问题?
 
  一、接地电阻太大或无接地。《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和《建筑物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监控系统防雷的接地阻值。一般按照计算机房阻值和信息系统接地阻值去做设计监控系统的接地阻值:独立接地不大于4欧姆,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具体上说更具不同的地质情况可以适当的增加监控系统的接地电阻例如:森林防火单位,摄像机要求必需安装到山脊上,地址情况是青石,200米范围内无河流沟渠,无可以进行挖掘的大型碎石、土壤地带。这个时候对于这个特定地方的监控系统接地如果要求做到不大于4欧姆,成本是监控系统本身的十倍甚至是几十倍那么就选择适当的增大接地电阻,使用大通流量的线缆作为连接地线。
 
  二、无直击雷防护措施,这种情况比较常见的是枪机摄像机,有人认为已将安装了三合一信号避雷器,接地[工业电器网-cnelc]也做好了,应该没有问题了,可是却不知道避雷器是防雷传导雷、感应雷的工具,对于直击雷没有作用。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损毁一般有几种手段:1、机械效应,例如雷击大树,有时候会把大树的支杆击断,主要靠得是雷击的机械效应。2、热效应,雷击点的瞬间温度可以达到3000度以上,使金属瞬间鎔化。3、电磁效应,这是一个无形的杀手,它功过电磁感应产生瞬间强电流烧坏设备。直击雷防护只要使靠避雷针这个设备,改变了雷电的运行方向,使雷电不大可能直接击中.。还有一种情况使使用曲杆球机的竟然安装避雷针,这种情况的金属杆本身已将将球机保护起来,没有必要在增加成本,安装避雷针。
 
  三、信号避雷器距离要被保护的设备太远。如果避雷器安装的距离离设备太远,没有办法消除避雷器后到设备前端这段通信线路和电源线路上感应生出的雷电流。所以建议信号避雷器应该直接安装到监控设备的前端,特别是哪些将信号电源线路走明显的地方。
 
  四、接地线缆的问题,为了节省成本常常利用金属杆作为工作接地系统的引下线,暂且不论“对”与“否”。按照设计一般把金属杆作为直击雷保护系统引下线,这个时候把工作地接到金属杆上,如果有直击雷的时候在信号避雷器前端和金属杆杆体瞬间没有电压差,也就是说你的直击雷会直接冲击信号避雷器或电源避雷器,这样会使避雷器提前老化或当场损坏。所以建议工作地引下线应该单独接出。
 
  五、三合一电涌保护器(或BNC电涌保护器)的选择,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和时间安装经验来看,BNC信号电泳保护器被长时间设定在避雷的范围内,这个事对于.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来说对它产生影响的还有电涌和尖锋、毛刺等,引起电涌、尖锋、毛刺有可能是附近大型用电工具的启动或关闭、还有附近电磁场的变化等等,这些不仅仅需要压敏或放电管的保护,还需要一个逻辑滤波电路,给.提供更安全的用电环境。作为后者的因素被忽略了。 防雷保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对安全监控系统的防雷保护设计不仅取决于防雷装置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在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之前,就要考虑到监控系统所处的地理环境,设计合适的线缆布放方式、屏蔽及接地方式。总之,防雷保护设计应综合考虑,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