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时事聚焦 > 正文

“震动模式”下 安防如何做好地震预警救援?

2020-07-16 17:37:16 安防展览网 点击量:40885
  【安防展览网 时事聚焦】 2020年很难,短短半年时间我们就经历了:澳大利亚山火、菲律宾火山喷发;西班牙暴雪、东非蝗灾、新冠肺炎、美国神秘流感、南美洲登革热、北极石油泄漏、国内洪灾、新型猪流感、鼠疫等一连串挑战。
 
  地震频发 “屋漏偏逢连夜雨”
 
  然而一波未平息,一波又起。7月12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系近5年来其周边大地震。也许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后遗症,很多人只要听到“唐山”俩字就会下意识哆嗦。惊魂未定之时,四川阿坝、云南红河州、中国台湾宜兰海域和新疆伊犁又相继发生地震。
 
  同样,国外那些地震多发地区近期也是地震频频。:巴拿马5.8级地震;墨西哥8.2级地震;日本千岛群岛发生7.0级地震;古巴7.7级地震;土耳其6.8级地震;新几内亚6.2级地震;阿根廷6.1级地震等等,地球仿佛开启了“震动模式”。
 
  地质灾害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当下,突如其来的地震,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显然已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人们面对灾害突袭所要付出的代价正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如何大程度降低其影响就显得愈发重要。
 
  当然,预测地震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可以通过预警,即在地震已经发生,但尚未造成严重破坏前,提前发出警告,为人们尽快避险抢出时间。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地震预警时间为10秒,可使人员伤亡减少39%,预警时间为20秒时,伤亡将减少63%。此次河北唐山地震前,一些生活在京津冀地区的人们,就有在电视和手机App上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为逃生争得宝贵时间。
 
  地震灾害频发,安防可以做些什么?
 
  其实不仅仅是震前预警,作为一个与人类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行业,安防技术在地震发生后的及时监测新震情、地震救援中的视频监控与生命探测、人员救援中的远程救灾指挥系统的应用等方面,都能大显身手,为抗震救灾提供技术上的有力支撑。
 
  精准监控 安防设备打造高效救援
 
  ◆地震报警器:及时监测新震情
 
  有研究表明,大地震前30小时,地磁场就有明显异常,特别是震中地区,临震*几分钟磁异常尤其剧烈。地震报警器能够监测到震前有特征性的磁异常信号。一般来说,每次大震来临之后还会有多次余震发生,由于大震已经对房屋建筑等造成了破坏,余震的来临会让这些不坚固的物体崩塌,造成更大的伤亡。因此,用地震报警器监测到新震情变得尤为重要。
 
  ◆视频监控系统:指挥现场救援
 
  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抗震救灾应急联络指挥的辅助系统,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数据通信系统,在通报险情、指挥救援、紧急救助等方面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是传统语音通信系统无法替代的。除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系统外,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融合的数据通信业务在抗震救灾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生命侦测仪:搜索被掩埋的生命
 
  生命侦测仪是根据电磁波、声波、光波等物理学原理,通过专用的传感器将物理信号转换电信号,再经过滤放大后,输出可视或可听信号组成的能搜索、探测、寻找生命的仪器设备,是应急救生部门的好帮手。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搜救中,中国及世界各国的专家,利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搜救出数万名被困的同胞。
 
  ◆无人机:投递应急物品
 
  无人机搭载拍摄设备使得画面具备可移动性、高效率和立体性,因此当灾害现场的交通受到破坏或现场情况危险的条件下,为避免错过救援时间,通过无人机携带应急物资及救援装备,飞手根据无人机实时回传的图像确定投放位置后,通过手持地面站把无人机空投箱打开,将应急物资及救援装备快速精准投放到被困者手里,可提高被困人员的生存概率,为救援争取更多时间。
 
  ◆智能交通:为震后救援开辟平安道路
 
  智能交通产品,在平安城市项目中多有应用,主要设置在各个主要通道以及主要路口,及时获取相应的道路信息。地震后的震后救援是事关人命的大事,但目前很多震后救援工作,常常被拥挤的车流堵塞救援车辆,贻误救人时机。智能交通产品可以帮忙指挥部门实时监控各个路口的车辆信息,及时安排相应的车辆控制工作,让救援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实施救援。
 
  ◆远程医疗:助力震后解救
 
  灾后地形复杂,一些受重伤的患者来不及也不宜长距离奔波的去治疗,只能就地抓紧时间医治,但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远程医疗救援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
 
  结语:灾难面前,人类显得十分渺小。面对地震,我们或许无法阻拦它的发生,但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将损失降到低。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