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

智慧城市网 > 资讯 > 企业关注 > 正文

传感器有助于实现新一代楼宇自动化系统

2017-03-08 10:12:42 电子发烧友网 点击量:38683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据英国建筑师学会称,人们平均每天有20个小时是在商业楼宇或住宅内度过的。鉴于人口总数的不断增长并将超越当前的75亿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楼宇数量也会相应增长。此外,随着地价升高,人口也会越来越密集(单位面积人数)。尽管不同机构对于楼宇数量汇总的统计有所不同,但粗略估计至少有十亿座楼宇。不管我们如何解读这些数据,楼宇,特别是我们在其中工作的楼宇,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楼宇设计正在迈向第三代,其中不同的控制系统负责交换数据,以便为各种楼宇管理系统提供支持。实现第三代设计的关键在于增加分布在楼宇周围的传感器数量和种类。
 
传感器有助于实现新一代楼宇自动化系统
 
  代智能楼宇以独立的方式处理各个控制系统,而安保和 HVAC 系统则是大型楼宇所必须安装的功能。第二代智能楼宇开始使用专用网络来互连这些系统,以便对其进行远程控制和实现更别的集中调度,例如关闭无人房间内的照明和暖气。通过更加灵活地互连这些系统,第三代智能楼宇系统使控制软件能够汲取楼宇设计经验并根据需求变化改进相关功能。通过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组合在一起,可以提升整个系统的度和响应速度。
 
  对于大多数楼宇自动化系统来说,其中一项关键要求就是了解楼宇内的人员情况。借助按各个房间呈报的准确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确保提供适当的空调、安全和照明设置。例如,如果房间或供暖区内没有人,则供暖、通风和空调 (HVAC) 服务可以在人员进入之前保持待机和低能耗状态。这种按需工作的 HVAC 有助于节约能源。
 
  很多人都熟悉采用单一传感器执行人员探测所面临的问题。许多现有系统均采用由 Panasonic 和 ABB 等公司生产的无源红外 (IR) 运动探测器。在人员快速通过的走廊和楼梯间里,这些探测器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工作。但在安静的区域,系统关闭照明或供暖经常让人感到恼火,因为根据 PIR 传感器的探测,他们似乎在很长时间内都一动不动。同样,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某个位置的 HVAC 被关闭,从而造成令人不快的冷/热工作条件。
 
  理想情况是,房间占用系统不仅能检测到人员的存在,而且还能检测到总人数和位置,以便更好地控制 HVAC。这可以通过组合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来实现,它们可用于驱动其他楼宇自动化系统(例如安保系统)。因此,单个集成系统不仅能提率和降低成本,而且还可提供非集成系统*的舒适度和控制水平。
 
  采用 Thread 或 6LowPAN 等协议的无线通信让在任何所需位置部署传感器变得更加轻松,而不必挑选便于供电或连接网络电缆的位置。支持生产者-消费者数据分布模型的协议让向各种控制系统传送数据变得相对简单,使这些传感器能够提供照明控制、HVAC、门禁控制和其他楼宇管理功能,而每种功能均可实现多个输入的传感器融合。传感器融合有助于确保单个传感器不会提供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例如 PIR 传感器指示,由于没有可察觉的运动,因此房间内没有人。
 
  房间占用检测的另一个有用数据源就是温度传感器。当人员进入房间时,他们不仅会触发 PIR 传感器,而且温度传感器还会检测到与人员数量成比例的温度上升。此类传感器的功能可通过近红外图像传感器得到增强,后者可以地定位热源。如今供应的产品可提供广阔视野和足够高的分辨率来构建房间内热源的粗略图像。例如 Panasonic Grid-EYE,它采用 MEMS 热电堆技术来提供 64 像素红外图像。根据来自图像传感器的输入,处理软件可以使用长期测量值来识别长时间处于固定位置的计算机和咖啡机,并从图像中删除这些对象以便显示人员所在的位置。
 
  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例如由 Figaro 制造的传感器)为房间占用检测软件提供数据,并在空气质量大幅下降时通知 HVAC 系统是否需要增加通风量。由湿度传感器提供的其他信息可用来进一步优化 HVAC 的操作。任何用人单位都为关注员工的健康问题。在过于干燥的室内环境下,容易出现头痛、眼睛受刺激、喉咙痛和皮肤干燥等症状。
 
  此外,干燥空气还会降低身体对空气传播感染的抵御能力。
 
  在气流控制中考虑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舒适度,还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如今,包括 Honeywell、Sensirion 和 Texas Instruments 在内的多家供应商提供了各种湿度传感器(某些传感器包含温度感应功能)。湿度和二氧化碳传感器也可以装在火灾探测系统内,用于在传统烟雾探测器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发生火灾。
 
  用于测量环境状况的各种传感器有助于实现新一代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可在多个控制系统内使用由这些传感器提供的信息来为集成楼宇管理提供支持。得益于物联网,这些系统将实现更率、更低运行成本并让人员获得更高舒适度。

声明:凡来源标明“智慧城市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所有未标明来源为“智慧城市网”的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网立场及观点,“智慧城市网”不对这些第三方内容或链接做任何保证或承担任何责任;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内容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资讯视频会议协会

咨询中心

服务咨询QQ交谈

在线客服QQ交谈

媒体合作QQ交谈

展会合作QQ交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