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重庆采取“非工程性措施”防雷!

2010-06-10 14:33:19中国气象报社点击量:1817

        “非工程性措施”这一概念,源于重庆市*从2008年开始在全市,尤其是农村地区实施的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除常规性的项目选址雷灾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安装、评价、监督与验收外,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创新性地将雷电监测、雷电预警预报、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接收、雷电灾害应急预案、雷电灾情调查鉴定评估、雷电防护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等非工程性措施引入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了雷电灾害防御工程的科学内涵。这一创新理念也将在重庆农村防雷减灾示范村建设项目中得以延续与发展。

        作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市*党组将其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以及2010年为农服务八件实事,并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局领导任组长的工作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及区、县*共同负责建设实施,大大提升了项目的可操作性与执行力。

        今年1月至3月,重庆市*对过去20年本市农村的地理、地质、气候、雷电活动规律等进行了详细调研。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雷电活动频繁区域、雷电灾害高发区域、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域以及平均土壤电阻率进行了分布区划,从中选取了5个雷电重灾或易发、防雷减灾工作基础较好并具有示范效应的乡村进行防雷减灾示范工程建设。
在对每一个示范村的雷电灾害易损性及雷电灾害风险进行了细致评估与调查后,安装防雷设施及电子显示屏的工程性措施已基本制定。而在“非工程性措施”建设方面,重庆市*巧妙地将其与从2009年起实施的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村建设有效结合。

        据了解,两个项目的结合,是重庆市*在农村地区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雷减灾机制的重要举措。在选定的示范村内,除了安装防雷装置、防雷警示牌等工程性措施外,气象部门的监测预警信息将通过悬挂在村内的电子显示屏、手机以及气象信息员等及时发布与传递。

        此外,气象部门还将在每个村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气象信息的接收、查询及报警,并根据灾害性天气趋势向辖区联网的手机用户、电子显示屏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接收用户做好相关应急准备工作。在雷暴等灾害性天气来临时,气象应急人员可将存在的隐患及调查、收集到的灾情通过气象信息服务站及时上报给气象部门,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手资料。

        目前,重庆市*正抓紧该项目的推进实施,将在年底前完成。届时,示范村将建立起雷电等气象灾害防御的立体网络,构建农村雷电等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和长效机制,同时也将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村民参与”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新模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